首页 >> 新闻动态 >>新闻 >> 科幻人才如此畅想大湾区:将率先实现城市空中交通
详细内容

科幻人才如此畅想大湾区:将率先实现城市空中交通

广州日报    2019-05-13 15:48:34

日前,第五届晨星杯中国原创科幻大赛启动仪式在深圳中心书城举行。2019年第五届晨星奖以“未来深处”为主题,共设立奖金40余万元,奖项9个,包括文学奖、美术奖,旨在鼓励作家进行核心科幻创作。

活动邀请到科幻作家、南科大教授吴岩,北大深研院人文学院执行院长于长江,科幻作家、科幻基金发起人张冉,北大深研院副研究员、科幻基金首席研究员三丰作为嘉宾,深圳本土青年科幻作家王诺诺作为主持人围绕“世界湾区 未来深处”进行跨领域的思维碰撞,探讨在粤港澳大湾区迅猛发展之下,深圳这座未来之城如何进行科技与文化的互动。

晨星杯中国原创科幻大赛(以下简称“晨星奖”)是中国首个以原创科幻内容为核心,以公益资助科幻创作为模式的大赛品牌。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年,共收到全国2985位参赛者近3186部参赛作品,发放总奖金过百万元,其中资助金45万元,挖掘有潜力的科幻创作人才包括萧星寒、灰狐、谭钢等50余人,已成为中国科幻圈最具影响力的顶级赛事之一。

科幻发声:

科幻人才正在向深圳聚集

科幻与科技艺术捆绑发展 

“科幻的人才向深圳聚集,国内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已经定居在深圳,还有吴岩老师,在南科大做人类科学与想象力中心,对于本地的科幻是非常重要,有研究机构在这里。另外今天做发布会的王诺诺就是我们深圳长大的孩子,现在从剑桥回国,在深圳工作,做科幻创作。主持人张冉在深圳购置的房产,北大的才子也是另外一位新生代的科幻作家,户口就是深圳福田。” 科幻基金的发起人、执行董事马国宾表示科幻的氛围已经初步形成,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深圳本地的科幻发展。他现场建议,科幻基金与出版发行集团合作,本地资助的作品本地出版,让“肥水不流外人田”。

“世界上几个大的湾区科技力量非常强,湾区是未来科技的支撑,与此匹配的科幻力量也很强大。旧金山湾区、东京湾区都具有强大的科技公司,同时还有创意不断的电影公司、漫画公司,因为科幻是科技和艺术的捆绑,大湾区从某种程度上孵化了想象力,从世界范围内来看,湾区大抵都是这样的发展规律,湾区需要科幻,科幻需要文化上和技术上的发展。” 马国宾认为深圳的本土科幻力量正从发芽到快速发展的阶段。

科幻作家、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表示:“我们搞教育,主要还是考虑人才,大家知道湾区现在基本上就是四个湾区,最重要关注的几个点之一,是人才,创新基础上就是你的产值,整个对世界的贡献,我们人才是属于最基础的状况。所以我们从前年开始,在南科大成立科学与人类想象力中心,一个是做想象力的开发,一个就是做科技前沿的研判,一个做科幻作品的研发。”

科幻畅想:

粤港澳大湾区或将率先实现空中交通

前香港大学高级讲师、北大深研院副研究员、科幻基金首席研究员三丰表示:“大湾区的地区,最重要的核心词就是拆墙,把所有的要素,包括人才,包括资金各种各样物流的要素都可以在这个区域里面自由流动,这个是湾区最大的前景。”

三丰现场表示,以后城市内部的空中交通,从科幻的角度来讲,或将在湾区实现:“我个人做交通研究的,所以我想再发挥一下我的想象力,未来的交通会不会达到一个非常自由的程度?为了让很多要素可以在区域内自由流通,我们一定可以把交通做到最先进,最为先进的交通模式当然除了区域间的快速交通,像轨道交通、像现在用的高速公路,会不会有更厉害的交通模式?就像马思克研究的空中交通或者是点对点交通,如果在中国能够实现的话,我想第一个就是湾区了。”

三丰现场发挥了想象力:“未来20-30年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模式,从无人机的角度或者是点对点直升机的角度,都可能成为城市内部很重要的交通网络的补充,所以我很期待。在地面上我相信在20-30年无人驾驶一定会替代有人驾驶,我们可以想象在地底下走的是管道,也走的是地铁,地面上走的无人驾驶汽车,每一户都不需要拥有车辆,只要有无人驾驶代替你就可以了,空中分了好几个层面空中交通的网络,海陆空形成立体的交通网络,我非常期待未来三十年到五十年,我相信在湾区可以实现,这是我的一个畅想。”

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:阮元元
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:阮元元
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:何钻莹



联系地址
更多
  • 电话

    电话:13265461007  张先生

  • 邮箱

    邮箱:sfilines@163.com

  • QQ

    QQ:3537336202

  • 地址

    地址:深圳市留学生创业大厦1期2104

在线留言
更多
联系方式:
留言内容
返回顶部 seo seo